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古希腊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几乎重叠,两个时期的文化思想都是博大精深的,各自开创了璀璨的爱琴海文明与华夏文明,两种文化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还是独有特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紧邻地中海和爱琴海的古希腊培养了海洋文明,而大河流域的古中国孕育了农业文明。
爱琴海
爱琴海世界平原狭小,地势崎岖不平,多山多海,无法形成统一大国,只能发展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政治;土壤贫瘠让作物产量不高,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种植业,而古希腊多数城邦有直通大海的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古希腊人向外发展海洋贸易以维持生计,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农、工、商并重。
古中国地域辽阔,黄河流域土壤肥沃,雨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人民聚集生活,集权政治形成;又因受限于生产力发展,周天子实行分封制,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古希腊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他们在智力上受到外来促进,并因此培育了精神的自由,人们喜欢聚在露天的公共场所里褒贬民主政治,演讲辩论能力很强,因此产生了智者学派等一系列派别,哲人辈出,著名的有泰勒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
古中国因为地理原因形成了文化封闭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另外中国民族性格温和,崇尚“中庸”的思想;同样哲学派别林立,百家争鸣,有儒、墨、道、法、阴阳家和名家等,代表人物有孔孟,老庄,墨子等。
拿两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哲人——孔子与苏格拉底来说,两人都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将他们的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折射出两个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类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东周末年,礼崩乐坏,学术下移,许多圣贤寻找被人遗忘的“大道”;孔子倡导“圣王”之治,提倡“仁”,这种仁既是政治思想也是道德标准,他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故“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他的思想中更主要的是为王服务,希望自己的政治理论被君主接纳用来治理国家。
苏格拉底的哲学则从人本身出发,追求理性,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人世自然,而在于“认识你自己”他也以道德研究为主要对象,他最喜欢讨论的话题是“德行的性格”和“善”是什么,他致力于找到一种分辨是非的标准,他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具备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出善恶的正确选择,提出“美德即知识”,这是理性主义的开端。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同样的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都有一种对真理和人性准则的追求,但孔子的思想更多在为政治服务,这与当时的君主专制封建制度不无关系;而在古希腊,随着城邦的崛起,苏格拉底等人在政治上更多研究人权问题,这无疑是古希腊人的开放自由的性格在政治文化上的折射,他们认为人生而平等,反对王权专政,主张民主,从这时起就可以看到西方现代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影子。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没有为后世留下自己的哲学著作,都是通过他人之口转述,他们和自己的弟子以及传承者一同开创了各自学派的辉煌时代,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资料。
说到哲学就不得不说说宗教,哲学与宗教的界限总是模糊不清的;在中国,不管你是佛教徒、穆斯林或基督徒,本根都是信仰儒教的,儒家的四书五经和礼仪制度已映在了中国人性格的底色中,儒教给人的是一整套完整的社会规范,介于柏拉图的哲学和宗教之间,按照清末怪杰辜鸿铭的说法,儒教所传授的是“做好公民的律法”,而基督教所要求的是“做好人的律法”。
古希腊宗教最基本的内容是崇拜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的12位神灵,是架构于希腊神话之上的多神崇拜,可在古希腊没有一个特殊的祭司阶层的控制和干预,没有必须遵守的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加之民主法制建设较好,致使人们拥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和政治权利,没有东方宗教那样森严、神秘和恐怖的感觉。
两种文明生长的土壤完全不同,自然也不会结出同样的花朵,西方文明的民主自由创新的观念与中华民族中庸、守礼的文化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葩、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