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海者,闽人之田也。”福建是海洋大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福建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海洋强省目标,聚焦“弘扬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繁荣发展海洋文化事业产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海洋文化挖掘力度。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深入把握海洋文化内涵。福建立足所拥有的悠久海洋历史和海洋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具有福建特色的海洋民俗、海洋商贸等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其存在形态、表现形式,全面摸清海洋文化家底。深入开展“福建省海洋文化资源调查与价值评估”“福建涉海遗产活化和新时代海洋文化载体培育研究”“福建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为推动海洋文化建设提供遵循,打好工作基础。开展海洋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以“考古中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为抓手,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东花丘遗址)和西营遗址的主动性发掘项目,完成《壳丘头遗址群保护规划》的编制报审工作,推进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圣杯屿元代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等项目,推进《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总体方案》编制工作,加强对海洋文化遗存遗迹的整体性保护和挖掘利用。
培育新时代海洋文化载体。福建持续加强海洋文化文艺创作,融入文化创新创造,组织有关文艺院团创排音乐剧《茶道》、歌剧《大海承诺》、福建南音《海上弦管》、越剧《海丝情缘》、杂技剧《平安号》等海洋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海丝双城记——从刺桐港到亚历山大港》《中国影像志·海洋福建》等展现福建海洋文化的纪录片;开拍、筹拍《岚岛风云》《大宋市舶司》等一批影视作品。举办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暨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莆阳爽夏·滨海畅游”文化旅游季等活动。持续举办“大黄鱼节”“八闽放鱼日”“中国(福州)金鱼文化节”、海洋文化音乐节等特色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将休闲渔业与海洋文化相结合,以特色节庆打造“渔文化”品牌,吸引更多人了解海洋文化。推动创建海丝国家文化公园,深入开展创建海丝国家文化公园可行性研究,立足福建省特色优势,有序推动打造海丝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带。
开展海洋文化全方位宣传推介。福建注重创新传播方式,统筹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加强宣传平台建设。推出《福建骄傲,海洋力量》系列专题报道,2023年以来福建推出海洋文化相关报道200余次;东南卫视围绕“海洋、海丝、海峡”主题,推出一批海洋文化精品节目,《我的青春有片海》全网播放量破亿,海洋文化、海洋之美得到更好展现。福建广电网络智融屏开设“福建海洋”频道,推出《福建海洋有这么多第一》《海洋经济·海洋牧场》《福建海洋》等专题策划;高清互动云电视开设“海上福建”电视专区,设置《海洋资讯》《海洋经济》《海丝文化》《文化遗产》《船政文化》等栏目。将海洋文化广泛融入对外宣传,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举办海丝主题图片展和文化旅游推介会,举办“福·海”闽港海洋文化精品展,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福建馆重点融入海洋文化。发挥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福建旅游海外合作推广中心作用,在多个国家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清新福建下午茶”活动,讲好福建茶因海而兴、向海而荣的海丝故事。
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海洋文化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经济价值。福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一批海洋文化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跟踪落实机制,2022年,全省共筛选出海洋文旅产业项目44个、总投资430多亿元,东山岛全域旅游等项目竣工,2023年,漳州月港历史风貌区等49个海洋文旅产业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促进海洋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推进1号滨海风景道等项目建设,启动《福建省海岛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对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开展重点普查,筛选出一批适合近期开发的滨海旅游资源,加大海岛旅游相关活动和产品的宣传力度。制定印发《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重点推进项目实施方案》,其中涉及滨海旅游开发项目25个,总投资348.83亿元,年度投资33.98亿元,项目类型包括滨海景区开发、滨海休闲度假、滨海康养、渔旅融合、海洋文创等。结合开展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评选,探索“休闲渔业+”模式,促进休闲渔业与旅游、运动、科普、摄影、海岛、文化等融合发展。
数据来源:福建省文改办《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6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