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威逼李渊交权之事为什么会被史书记载下来?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世民改了史书,为什么还会留下尉迟敬德逼李渊交权的记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奉李世民之命的尉迟敬德全武装地出现在皇帝李渊面前,迫使李渊同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国家实际上的最高权力交给了李世民,对唐朝历史影响深远的“玄武门之变”至此完成所有的主要目标。
很多人认为李世民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对史书进行了大规模的“篡改”,从而掩盖“玄武门之变”的不正当性和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既然如此,尉迟敬德威逼李渊交权的“不忠不孝”为什么会被史书记载下来从而成为如今正确认识“玄武门之变”性质的有力证据呢?
首先,李世民对史书记载那些所谓的“修改”主要是改变史书记载的感情立场、适当抹黑对手、掩盖部分密谋细节、淡化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比如杨文干谋反。但李世民并没有篡改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实,像亲手射死自己大哥、杀光自己侄子这些无情之举都被史书记载下来。
因此尉迟敬德威逼李渊交权的“不忠不孝”行为,李世民自然也不会在史书中掩盖。综合来讲,李世民虽然修改史书为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寻找正当理由,但他从来没有真正否定过“玄武门之变”的不合法性质,这要比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和明成祖朱棣强多了。
其次,尉迟敬德要论战场上的功劳和与李唐皇室的关系跟秦叔宝其实差不多,但是两个人的凌烟阁功臣的排名(尉迟敬德第七,秦叔宝第二十四)和朝廷影响却相差很多。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将尉迟敬德威逼李渊交权的这个大功劳掩盖起来,那么李世民在贞观时期对尉迟敬德的恩赏与重用不就成了“赏罚不公”和“识人不明”了吗?这可是身为君主的大忌,毕竟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治国有道”要比个人的道德水平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