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脏病的临床症状
一、妊娠期心脏病的临床症状
1、感染性心内膜炎
妊娠期心脏病的临床症状中,无论风心病或先心病均可因菌血症而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不及时控制可促发心力衰竭而致死。
2、缺氧及发绀
在发绀型先心病,平时即有缺氧及发绀,妊娠期外周阻力低,发绀加重,非发绀型,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孕妇,若因失血等原因而血压下降,可致暂时性逆向分流,即右至左分流,从而引起发绀及缺氧。
3、栓塞
妊娠期心脏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妊娠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心脏病伴有的静脉压增高及静脉血液郁滞,易于并发栓塞症,血栓可能来自盆腔,引起肺栓塞,使肺循环压力增高,从而激发肺水肿,或使左至右分流逆转为右至左分流,若为左右心腔交通的先心病,则血栓可能通过缺损而造成周围动脉栓塞。
4、心力衰竭
妊娠期心脏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心脏病患者若原来心功能已受损或勉强代偿,可因妊娠而进一步心功能代偿不全,在风心病孕妇,心功能不全表现为:
①肺弃血:多见于二尖瓣病变,患者气急,劳累后更甚,两肺基底部有细湿罗音,X线检查示间质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多见于重度二尖瓣狭窄,由于高血容量使肺动脉压增高所致,患者突然气急,不能平卧,咳嗽,咯泡沫样痰或血,两肺散在哮鸣音或湿罗音。
二、妊娠期心脏病怎样治疗
1、终止妊娠的指征:原有心脏病的妇女能否耐受妊娠,原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心脏病的种类、病变程度、心功能状况、有无并发症等。凡有下列情况者,一般不适宜妊娠。
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级以上,或曾有心衰竭史者。
②风心病伴有肺动脉高压、慢性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近期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③先心病有明显发绀或肺动脉高压症。
④合并其他较严重的疾病,如肾炎、重度高血压、肺结核等。但如妊娠已超过3个月,一般不考虑终止妊娠,因对有病心脏来说,此时终止妊娠其危险性不亚于继续妊娠。
2、继续妊娠的监护: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孕妇的致命伤,而心脏负荷因血浆容量与已报关耗量增加等生理变化而加重及其代偿功能减退及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环节。
因此,加强孕期监护的目的在于预防心力衰竭,而具体措施可概括为减轻心脏负担与提高心脏代偿功能两项。
三、妊娠期心脏病的预防方法
1、及早控制感染,妊娠期的任何小手术和外伤均应及早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对预防心力衰竭有重要作用,全面做好预防妊娠期心脏病工作。
2、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早孕期最好每两周去医院检查1次,妊娠20周后应每周检查1次。加强对孕妇心脏及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监护,尽早住院分娩。或听从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3、摄取高蛋白饮食,保证每日蛋白质80克,少摄糖类食品。食用铁剂或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猪血、瘦肉及豆制品。妊娠后期可口服硫酸亚铁,以维持血红蛋白正常水平。
4、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孕妇活动后咳嗽或夜间咳嗽,白昼好转者,常为心力衰竭的先兆表现,切不可判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延误治疗,也是有效妊娠期心脏病的预防方法。
5、休息时孕妇取半坐位,严重呼吸困难者,暂时取双足下垂体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担,每夜睡眠9-10小时,中午休息1-2小时。应有愉快的心情,以免引起妊娠期心脏病发作。
四、妊娠期心脏病发生的原因
1、怀孕时血容量会增加,而且在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心排出量及每搏出量在孕早、中期即增加,心率增加,孕期由于子宫逐渐增大使膈肌上升、心脏移位,加大心脏负担,诱发病症。
2、分娩期此期又增加了相当于强体力劳动的宫缩影响,能量消耗增加,更加重了心脏负担。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增加了周围血循环阻力和回心血量。
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和骨骼肌都参加运动,使周围阻力更为加大,且产妇分娩时用力屏气使肺循环压力增高,腹压同时加大,短时间内使内脏血液涌向心脏,使心脏负担更为加重,是导致妊娠期心脏病发生的原因。
第三产程时,当胎儿娩出后子宫迅速缩小,腹压骤减,血液向内脏血管淤滞,回心血量急剧减少;或是产后强烈而持续的子宫收缩使大量血液从子宫血窦突然进入血循环中迅速回心,心脏迅速复位,均使功能欠佳的心脏难以适应。
3、产褥期产后24~48小时,潴留在组织内的大量液体大部回到血循环中,又使血容量增加,再次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