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州频道
沿河自治县思州安置点A区(沙沱社区),一栋栋金黄色安置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安置小区内柏油路直通每栋楼前,广场、超市、菜市、幼儿园、卫生室、企业等应有尽有,与城市小区没有区别。在小区里徜徉,一种清新、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
据悉,该安置点目前已完成全面搬迁入住,共安置困难群众799户37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6户2360人。
近日,笔者在安置区内铜仁高新区帮助沿河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基地,即铜仁高新区配宝新能源科技沿河电子组装扶贫车间,看见100多名工人各就各位整齐坐着,有的生产电风扇零件、有点生产充电器零件,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里要拧紧点,通电运行后才不容易坏。”车间管理人员周娟正在给工人袁凤芝讲解小电风扇生产注意事项和要点。周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共有人口7人,4个小孩都在读书,家庭生活靠夫妻二人打工来维持。“今年受疫情影响,外面许多工厂也不景气,加之小孩在本地学校读书,家里老人也需要有人照顾,于是过完春节我就留在了家里,3月份才从老家沙子街道明星村正式搬迁到这里居住。”
由于她以前一直在深圳的一些工厂打工,对厂里管理模式比较熟悉,见识相对比其他工人广。加之她比较年轻和机灵,还懂点文化,在前期培训中,很快就掌握了电风扇、充电器等电器部分零件组装技术,得到了扶贫车间领导们的认可,并提拔她当了车间管理人员,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加之她是社区楼栋长,每月也有几百元工资,加起来她月固定收入有4000元左右,解决了她搬迁的后顾之忧。
同样,50多岁的建档立卡户袁凤芝是2019年从黑水镇桂家山村搬迁到这里来的。以前她们虽说搬来了,但实际没有在这里长期定居。
“我们去年搬到这里来,没有企业搞生产加工,一天没有事做心里慌啊,只好又返回老家种田。如今这里有了电子厂、服装厂,我们在厂里上班,有固定收入,再不会返回老家了!再说,这里的环境好,孩子上学也方便,下楼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老家好多了!”袁凤芝说。
袁凤芝家有两个孩子读大学,一个孩子读中职,全靠夫妻二人打工维持一家人生计。社区根据她的家庭情况,一边安排她在社区做保洁员,丈夫做楼栋长,一边安排她在电子厂打工,如今她家每月固定收入4000元以上。“在这里比在老家种地收入多多了!”袁凤芝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沿河电子组装扶贫车间负责人唐学芬介绍,该扶贫车间3月25日开始建设,到4月10日两条生产流水线就投入了运行,实现了一边培训一边建设目标。截至目前,该车间已培训学员3期200人次,已建设完成了5条生产流水线,解决了100多人就业。
5月15日,该扶贫车间首次向工人发共放了工资12万元。其中,发放了半个月来试产期工资5万元,培训、生活等补贴费用7万元。6月份开始,该车间计划实施“保底工资 计件工资 绩效工资”的模式,提高企业产能和工人的工资。
同时,该车间为了全面解决各类搬迁群众就业,推出“四线一面”就业模式,即“8 2生产流水线”“8小时生产流水线”“灵活生产流水线”“特殊群体生产流水线”“家里就业生产面”。“8 2生产流水线”主要解决年轻化、专业化、速度快、可加班的人群就业。“8小时生产流水线”主要解决中年人生产速度一般,因家庭情况不能加班的人群就业。“灵活生产流水线”主要解决家庭事务多、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回家的人群就业。“特殊群体生产流水线”主要解决残疾人、动作慢的人群就业。“家里就业生产面”主要解决出不了家门的人群就业,在车间将器材领取回家,在家生产好后交到车间,按件计价。
该扶贫车间为了提高工人的业务生产水平和工作效益,让工人劳逸结合,开设了职工俱乐部KTV,设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夜校、小学低年级4点半课堂和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其中4点半课堂,主要是解决小孩放学后爸妈还在上班或加班,孩子可在另一个房间内由志愿者辅导作业或玩玩具,直到父母下班带走孩子。
同样,在该安置点宏信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3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加工服装。公司负责人安帅介绍,3月24日机器设备到位,通过两天安装调试、投入使用以来,共培训了工人200余人次。目前公司主要生产校服、民族服装等,如果工人坚持上班熟练操作后,每个月工资至少在3000元以上。
在宏信服饰有限公司上班的搬迁户刘芳,是从思渠镇洞仙村搬到这里的。“这里与我们老家相比,环境和各样条件都比老家好得多。但是工厂必须要长久开下去,让我们搬迁户有地方打工才有收入,我们才能长期在这里生活下去啊!”
今年,该安置点通过铜仁市“9 2”帮扶沿河产业发展带动和沿河县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共引进宏信服饰加工厂、配宝新能源电子产品组装厂(扶贫车间)、华联超市、沿河县汽车坐垫木珠加工厂、沿河县双喜铝金门窗生产项目、双喜超市等企业6家,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目前,6企业已正在试运营3家,吸纳了449人就业,其中搬迁群众就近就业219人。同时,安置点还新开发公益性岗位楼长、网格管理员、保洁员等46名,全方位帮助和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努力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同时也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政策性强、难度大。近年来,该县通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企业落户安置点和完善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基本解决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问题和实现了搬迁群众生活安心、舒心、放心的目标。(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