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日讯(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王政)规划对接仙桃至武汉市域(郊)铁路,主动做好仙桃高新区与武汉轨道交通对接前期工作;促进武汉与仙桃产业的双向转移发展;建设城市圈西翼仙天潜发展轴……日前,《仙桃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谋划系列同城化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
《方案》提出,仙桃将主动接受武汉经济辐射和创新带动,加强区域合作,提高相向发展动力,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共策划了25项重大事项,8项重大改革措施,策划了33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76.7亿元。
根据《方案》规划,到2023年,武仙同城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仙桃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
谋划仙桃至武汉轨道交通
加快推进武仙城际铁路向洪湖、监利延伸纳入国家计划并争取启动建设,积极谋划仙桃至潜江城际铁路,规划对接仙桃至武汉市域(郊)铁路,主动做好仙桃高新区与武汉轨道交通对接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仙桃段、沪渝高速武汉至仙桃段4改8项目、S213天门至仙桃段、随岳高速剅河互通、汉宜高速敦厚互通、杜柳互通西移工程、G318仙桃高新区至蔡甸改线工程、汉江二桥及接线工程、仙桃通用机场升级扩建为3C运输机场及外载荷基地、汉江蔡甸至仙桃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
五种合作模式对接武汉
坚持“产业向东、对接武汉”的发展思路,对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武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仙桃生物产业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华山工业园为依托,建设同城化发展的产业试验区。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产业,建设城市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
全面推行“总部在武汉、基地在仙桃”的“总部模式”,“研发在武汉、产业基地在仙桃”的“孵化模式”,“营销在武汉、生产在仙桃”的“店厂模式”,“注册在武汉、生产在仙桃”的“分家模式”,“生产主体在武汉、辅助产品在仙桃”的“产业链模式”,促进武汉—仙桃产业的双向转移发展,建设城市圈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共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积极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依托武汉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和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立足仙桃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阳极材料、智能制造、特色化工等产业基础,共建武仙合作产业园。同孝感、黄冈、天门、潜江、汉川等协作互动,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工业等产业集群。
共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积极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紧抓武汉、鄂州两地机场的核心带动作用,主动参与武汉、孝感、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临空产业优势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临空临港枢纽经济带,发展空港物流、临空制造、跨境电商等产业。
建设城市圈西翼仙天潜发展轴
加强与江汉平原地区合作,积极参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坚持与天门、潜江通力合作,建设城市圈西翼仙天潜发展轴。推进仙桃城区—天门汉江生态经济协作区一体发展,推动仙桃城区与天门沿汉江两岸联动发展,再造滨江滨水新城。 推动仙桃、潜江、天门联动发展,振兴汉江下游航运,共同推动汉江生态修复与保护。主动参与长江中部三省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布局,实现国内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互利互赢。
推行城市圈民生服务共建共享
推行城市圈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才和就业、文化和旅游服务等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仙桃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支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仙桃市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共建医联体,实行合作办医,促进医疗业务同质化。开展航空医疗救援协同运作,拓展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业务,确保医疗救援更加快捷。实行联动血液管理,积极与省卫健委对接,在“血荒”季节常规支援武汉血液中心,与潜江、天门形成联盟机制,在血液库存充足或不足时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做到安全合理用血。
清除一切市场壁垒
主动融入城市圈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行政界限,清除一切市场壁垒,繁荣金融、技术、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到2023年,武仙同城化政策在仙桃全面落实,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共同形成“1+8>9”的发展合力。
【编辑:侯方隅】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