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网:

大同陈真家装修金顶芦山地方志乡愁记忆何培

   时间:2024-11-28 阅读:

山里的第一台电视

何培均

我们这里是芦山县太平镇,地处山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是没有电视的。电影有时数月才放映一次。每当电影队进山,人们就像过节一样,沉醉在喜悦的氛围之中,提前去学校操场抢安坐橙。下雨天依然兴味不减。

山里没有电,放映是用汽油发电机发电。发电机笨重,二百几十斤,人力背运,从双石翻越围塔岗进山。背发电机,常由大力士高殿武承担。

近黄昏,小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齐声高喊:“发电的同志发电了!”急切希望放映马上开始。

山里人精神、文化生活枯燥极了。下班后,普遍无所事事,娱乐活动无非是打扑克、下像棋、打乒乓和篮球、看小说、摆龙门阵。女的则从事“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建设,是织毛衣的美称。小孩娱乐活动无非是滚弹子、碰铜圆、扎纸飞机、扯转转子、扎燕子、射纸箭、吹坦克、抽九九藏猫猫、踢踺子、打纸枪子、打沙沙盐、老鹰叨鸡儿子、沟里泥做旋水窝、跳房子、跳绳……不一而足。

那时,城里有些地方已有了电视,乡下人十分羡慕。我们巴望着那一天也能收看电视。1981年我刚任太平中心医院院长,通过关系,买了一台成都牌黑白电视。尽管医院有好几位大学生,但都没有摆弄过这个玩意,不知怎么使用。买回后,我同彭绍宗医生一起仔细阅读安装说明,按说明去学会操作这台高科技的家伙。

收视信号也难,四川电视台在峨嵋山金顶建有电视转播站,发射的功率也不大。我们这里,离峨嵋山较远,无奈,也只能收峨嵋山的转播。缺陷是四面高山围困,阻挡了电视台发射的信号,能行吗?心中都没有底。

先就许诺的,若收不到,电视则要退回人家,退了,就简直绝望了。我们十分耽心,不知能否收到信号?心中那个急,只有自已才知道。

没有天线,是完全收视不到的。简易天线是用输电的高压线,按要求剪成一根根长短不一的线条,然后按尺寸将高压线绑扎在一根木棒上就成。制作成的天线形态,犹如鱼的背脊刺。天线在地面也是无效的,还得升得越高越好,接上愦线才可收看。

经半天的劳动,我们终于将天线做成了。所有制作过程均一步步按图索骥,真是一丝不苟,认真极了。但那天在下雨,要等晴天我们才能去安装,安装调试后才能决定这台电视机的去留。大家都期待着,希望试验能一次成功,希望真的能收看到电视,从而赶快结束这单调的走马灯式难熬的日子。

这天是是几月几日,我忘了。按说,这个激奋的时刻是应铭刻在心的。而我居然荒堂的没有刻碑记载。如今,再也想不起是那一天了。总之这天是个晴天,是个好日子。

我和医院几位医生簇拥着那台电视机,一道来到树下。我爬上了院内的一根很高的梧桐树,将套在脖子上的一圈绳子甩下去,树下人将一根竹竿栓好后,我将竹竿拉了上来。竿头在我腹前,用绳固定好竿,又将绳放下,将电视天线小心翼翼的又拉上来。然后用手钳、铁丝将天线绑扎在竹竿顶,扭紧后,加上斜支撑,接上愦线。将竹竿往上升,到位后,用铁丝固定好竹竿。

大致调了一下方向后,果断的向地上的人发号司令:“开始接线!”

彭医生很快将愦线接到了电视上。对我喊:“接好了!”

“有图像吗?”

“没有。”听到没有,我心中一愣,冷了一下,产生了一丝失望的念头。

于是,我在树上小心翼翼慢慢旋转竹竿,调整方向,心中祈祷,但愿这一旋转能将讯号捕捉到。

“有了,有图了!”他激动的高叫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在树上也听到了电视的音乐声。

“又转过了,往左转,慢,慢,再转,好了。不,又转过了,往右转一点,对,慢,慢,对了,不要动了!”此刻,人们沸腾了。从这刻起起,我们山里第一次看见了电视。我在树上也十分兴奋,只能用心花怒放来形容自己此刻的感受。此刻,我迅速扭紧了铁丝,固定得稳稳当当后才慢慢下树。一看,啊,有音,有图,真的可以看电视了。但屏幕上雪花点点,图像不那么清晰,但必竟比没有电视优越多了。

为了便于收看电视,我们还做了一个高架木箱,将电视放进去。从那天起,医院只要下班后就打开电视,放在坝子里让大家来欣赏,并且每天都要安放和收拾一排排的条椅,成了常规活动。电视机前天天都坐满了人,除了医院职工,更多的是场镇群众,还有河对门花莲村的群众。座位不够,则站着看,那时真是热闹。医院是医疗场所,又兼职成了娱乐之地。《霍元甲》,《陈真》,《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这台山里当时独一无二的电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带给了人们巨大的欢乐。我们都沉浸于一种精神充实的情景中,尽管图像不好,但内心的那种满足确实是够实在的。

难忘的岁月,苦涩而又带甜蜜的记忆。

教育信息化论坛杂志

中国住宅设施期刊官网

养生大世界投稿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知识 |  健康养生 |  装修百科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百科 |  综合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