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武亦彬
顺义潮白河畔,一家普惠养老院前不久“上新”,一批老人在此“安家”。与众不同的是,这是北京培训疗养机构转型普惠养老的首个示范项目,前身曾是一座老宾馆。5月27日,这处普惠养老院——北京康养·颐寿嘉园在试运营一个月后进入正式营业,记者近日实地探访老人们的入住初体验。
探硬件
150项适老化改造抠细节
枣红色砖墙的三层小楼,低密度错落布局。修葺一新的院内景观,保留着水景廊亭,小小的白石拱桥静卧碧波之上,为园林景观更添几分精致。林荫下,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散步休闲,享受着夏日时光。这是北京康养·颐寿嘉园给记者的初印象。
过去,这里是东竹园宾馆,有90间客房,还有不同规格大小的会议室、餐厅及球类活动室、健身房等。去年下半年,曾经的培训疗养机构启动转型,在原有建筑结构上进行轻量化、精细化、加固化、适老化的施工改造,半年后,一座拥有200余张床位的普惠养老院“新生”。
“从内到外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养老院副院长梁静见证着养老院改头换面的全过程。她说,从一开始,改造团队就按照“家园”的理念进行周详设计,站在方便老人生活的角度去抠每一处细节。从建筑硬件到家居家装、康复辅具,从助行、助浴到去棱角、降坡度,算下来,大大小小的适老化改造多达150余项。比如说楼内,是老人们长时间生活的空间,原木色的地板、门等装饰整体偏暖色,显得厚重又不炫目刺眼,更符合老人的普遍喜好和视觉接受特点;屋子里的每张桌子、每把椅子都是无棱角,避免磕碰;沙发也都配备软硬适中的靠垫,便于老人舒适落座。
适老化改造,考验的就是对细节的把控,这在卫生间体现得最为明显。记者在现场看到,安装扶手、安放助浴凳等这些改造内容自不必说,洗漱镜也特别做了向下的倾斜角度设计,还有可抽拉的水龙头,都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老人。
改造中还引入不少智能化体验,让老人们充分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比如,老人伸手按一下床头的按钮,窗帘就会自动打开,能欣赏到院子里的绿意葱茏。智能语音既能播报当日新闻,还能按照个人的服务计划提醒老人参加康复训练。床头配备无感的雷达设备,可将老人的健康信息传到大屏和各楼层小平台终端,实时检测老人的健康数据,出现情况可能及时干预。
探服务
三餐20多道菜荤素均衡
“我知道这里之前是宾馆,改造得挺人性化,住着很舒心!”86岁的祁栋老人,今年5月1日从东三环红领巾公园附近的家中来到养老院,谈起一个多月的入住初体验,他话里话外都挺满意。
祁栋老人现在住的是由两个单间形成的双拼间,既有卧室,又有活动室。活动室摆放一张电脑桌和沙发,白天他在这里读读书、看看报,还在电脑上网浏览新闻、玩玩象棋游戏。有时,他还会约上同楼的牌友玩会牌。一天下来,生活过得丰富又充实。
“南有顺义公园陪伴,北有潮白河大桥步道映衬,实为赏心悦目之景观,休闲养生之佳地。”老人说,周边优美的环境是打动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他每天吃过早饭后,都坚持步行到附近的顺义公园兜上一圈,走个三五千步。
上午11点刚过,颐寿嘉园养老院的餐厅里热闹起来,老人们在这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午饭。小鸡炖蘑菇、木须肉片、番茄菜花、清炒菊花菜、蒸南瓜、紫米蒸馒头……低盐、低脂、易吞咽、易消化的适老营养餐,荤素搭配均衡,很合大家伙儿的胃口。“一日三餐算下来大概20多道菜品,每天都不重样。”行政总厨程华永做了十多年的养老餐,这段时间他和团队正在逐一了解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偏好,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每周营养食谱。
不光三餐吃得营养健康,老人们的“精神食粮”也丰富多彩。68岁的申银锁老人,退休前是一名铁道系统职工,也是首批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之一。下午两点半,睡过午觉后,他就带着一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字帖,来到墨香弥漫的书画室,开始练书法——这是他新近养成的习惯。
“我给自己定了每日指标!”老人饶有兴趣地说,早年写过毛笔字,可工作后就没再坚持。现在来到养老院,看到书画室里一应俱全的笔墨纸砚,他心中就萌生出一个念头:把这项爱好重新捡起来。仿古黑线的四格米字格纸,他上下午要分别写8张、20张。练练手腕、养养气,还能跟养老院的新朋友找到共同话题聊聊天,老人每天练得不亦乐乎。
探价格
比市场同档机构低一两千元
入住养老院,价格是老人们最关心的,普惠的价格老人们能否感受到?记者了解到,以这里的一个普通房间为例,床位费、餐费和管理服务费,加起来每月大约在6000元左右。
“从望京坐地铁15号线到顺义站,不到一小时就能到,子女们来回探望也方便。”同为80多岁高龄的龚文抗、孔晓冬老人是老两口,家住望京,5月中旬入住。孔晓冬老人说,老伴儿从医院出院后,就直接住到这里。她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住在养老院主要是陪伴卧床的老伴儿。
之前,老两口和子女也一起实地考察过多家养老机构,最终综合考虑价格和交通因素,决定住在这里。老两口还特意为此写下一首诗:“癸卯皋月入康养,熏风霁色谙静景,汲言善信拥颐寿,敦睦悠然享嘉园。”
祁栋老人在入住前也曾先后考察过七八家养老院,有大兴的,也有房山的。最后选择这里,是因为他觉得对比来看,每个月的床位费、餐费和服务管理费比较合适,而且都是按月支付,一下子不用掏太多钱。
在采访中,不少老人提到,如今不少养老院的入住条件有些“苛刻”,要么是趸交5年费用,要么就得交几十万元的押金,这让他们感到有些难以接受。颐寿嘉园目前采取按月交费的方式,灵活、压力小,老人们认可。
北京康养集团董事长李育海介绍,作为全市培疗机构转型普惠养老的首个示范项目,这座养老院按照北京市养老机构四星标准提供服务,平均价格则低于市场同档机构1000至2000元。据了解,自4月20日试运营以来,养老院累计预定床位已超80%。
探发展
低成本改造增加普惠养老服务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关乎每一位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像申银锁这样,步入老年的人群将越来越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超过400万人。但北京养老床位仅有10.7万张,供需缺口巨大。
养老难题如何破解?从实际情况看,新建养老床位包括征地、建设、人工成本等,都比较高,短时间内很难通过新建设置增加供给。北京市紧紧抓住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契机,推动改革后的资产设施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促进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一定数量的养老床位。
按照部署,北京康养集团计划接收北京培训疗养机构共计37家,包括北京市内16家、北戴河地区19家、海南省1家、辽宁省1家。其中,包括颐寿嘉园在内,北京市首批移交资产的6家培训疗养机构将全部转型为养老机构,预计改造后提供约1300张养老床位。
目前,首批其余5家培训疗养机构也同步启动适老化改造。根据相关测算,首批项目每床的平均改造成本,将比普通新建养老项目的成本减少约一半,同时床位费平均价格也比普通新建养老项目的市场价有明显降低。这种低成本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的路子,成效开始初步显现。
根据整体工作规划,北京市培训疗养机构改造后可新增4890张养老床位,覆盖顺义等7个区和北戴河地区。这将有效增加北京市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养老缺口,缓解养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