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冒名顶替构成什么罪(高考冒名顶替罪判刑标准)
2020年山东苟晶高考顶替事件引起了全国轰动,而后间接推动了其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实施。2021年3月我国刑法修正案正式实施,宣告冒名顶替正式成为罪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后,高考或者其他考试冒名顶替他人,会怎么判刑呢?其相关人员又有什么处罚呢?本期为大家解答。
高考冒名顶替触犯刑法:高考冒名顶替罪怎么判刑?
据悉高考冒名顶替一事首先在2020年6月22日由山东济宁苟晶实名制举报中得到关注,事情也由此排查出山东共有242人冒名顶替取学历,数次引起舆论热潮。
在刑法修正案尚未正式实施前,冒名顶替事件虽然同样触及刑法,但没有正式的相关罪罚,多以破坏社会秩序、伪造学籍、户口、身份信息、公章等方面定罪。
而关于民事方面,冒名顶替者侵犯了被顶替者的姓名权、受教育权等公民的基本权利,后者可以要求前者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在2021年3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后,修正案对于现行刑法做出了多处修改,新增了多项罪名,其中就包含冒名顶替。
此前国家就认为冒名顶替上大学等事件,严重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底线,因此在修正案中增设冒名顶替罪,规定: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解释,由于冒名顶替并非一人所能完成,其中家长、学校、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等方面都要起到作用,所以才对此定为犯罪。
从修正案的规定来看,冒名顶替罪结合上文的伪造多项信息、破坏社会秩序将数罪并罚,往往是加重了刑罚结果,也能对于社会起到警示和告诫的作用。
虽然此前冒名顶替事件广泛受到热议,但实际上多发生在法律、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的数年和数十年前,如今该类事件发生概率几乎为零。
同学们也要借此了解这类刑罚,生活中积极拒绝此类违法行为,并对此积极进行举报,高考前切实努力地夯实学习根基,才能收获报考成功的胜利果实。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和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